文化传播与传承
(2019-2-18)
 

文化多样性是如何产生的?


原因、表现


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、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。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。

 

文化是世界的。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,有普遍的规律,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。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。

 

文化是民族的。各民族之间经济、政治、历史、地理等因素的不同,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。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。

 

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,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。民族节日,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、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,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。庆祝民族节日,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,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。文化遗产,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。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,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,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,要予以保护。

 

文化传播有哪些方式?


途径、现代文化传播手段


文化交流的过程,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。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、信息、观念、情感和信仰,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,都可视为文化传播。小到亲朋聚会、外出旅游,大到各种经济、政治、文化活动,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。

 

商业贸易、人口迁徙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。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,具有选择、传递、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,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,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。

 

现代社会中,科技创新带来更快捷、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。报刊、广播、电视、网络等大众传媒,依托电子技术、微电子技术、光纤通信技术、网络技术、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,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,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,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、沟通、共享的强大功能,使收集、选择、传递、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变革,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。

 

我们为什么需要中外文化交流?


文化多样性、交流的意义


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,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,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。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差异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性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,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。

 

对于中华文化来说,外来文化传入中国,有利于面向世界、博采众长,实现文化创新,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。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传播中华文化,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,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,为世界文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。

对于世界文化来说,有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,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。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、交流、借鉴、融合,实现文化创新,推动世界文化繁荣。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和地区间政治、经济领域的合作,推动共同发展。

 

如何进行中外文化交流?


态度和原则、方式和途径


在文化交流中,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,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,相互借鉴,求同存异,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,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。

 

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,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,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。在文化交流中,要尊重差异,理解个性,和睦相处,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。

 

通过商业贸易、跨国投资等方式,以经济合作推动文化交流;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,扩大人员往来;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,通过教育增进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;借助即时通讯等科技手段,进行更加便捷的国际文化交流。

什么是传统文化?


含义、特点、双重影响


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、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。

 

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。没有文化的继承,就没有文化的积累。从传统习俗、传统建筑、传统文艺、传统思想等在社会生活的延续中,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。

 

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。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,同时它的内涵又能因势而变。

 

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,具有鲜明的民族性,民族特色、民族风格、民族气派,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。

 

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,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,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。如果一成不变,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,妨碍人的发展。

 

传统文化表现在哪些具体形式?


文化载体、思想和精神


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,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。

 

建筑,被称为凝固的艺术。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。

 

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,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。

 

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,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、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,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 

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,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。

 

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,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、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。

 

民族精神形成于传统文化之中,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,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,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。

我们为什么需要继承传统文化?


文化发展、现实意义


文化继承,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,而是要有所淘汰、有所发扬,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。

 

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,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。继承与发展,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。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,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。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,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,不断推陈出新、革故鼎新,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,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。

 

对民族、国家而言,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,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。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,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,才能兴旺发达。

 

对个人而言,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滋养,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。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,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,更好地创造新生活。

 

对文化建设而言,只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规范,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,才能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。

 

应如何继承传统文化?


态度和原则、方式和途径


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,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,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批判继承,古为今用。要“推陈出新,革故鼎新”。

 

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、拓展、完善,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,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。

 

作为个人,要立足于实践,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,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推动文化发展。

 

作为国家,要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性文化工程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发掘其当代价值;编写教材、开设相关课程、开展系列活动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、进课堂;通过大众传媒,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,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,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开来;加强文化设施建设,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,例如举办传统文化展览、演出、庙会等,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;加强中外人文交流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,增强其世界影响力。

 

(转载于网络)